單體面積230畝,總規劃面積805畝,不僅刷新了此前由臨邑縣凱盛浩豐超級大棚保持的國內單體面積最大記錄,更是亞洲之最。
單體面積230畝,亞洲最大
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位于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崇德第十二大道與崇德第十一大道之間,項目總體規劃805畝,建筑面積占618畝,其中大棚生產區598畝,綜合服務區20畝,其他配套設施占地187畝,總投資約10億元。
全身都是高科技,顛覆傳統耕種
不僅僅是面積大,智慧農業大棚的亮點主要在于“智慧”,作為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大棚科技感十足,新技術、新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
荷蘭專家提供技術支持
項目由世界一流的農業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供技術支持,三名來自荷蘭的專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大棚運用的是一種超白壓延散射玻璃,傳統玻璃透光率為89%,而這種特殊的玻璃透光率高達95%以上,陽光可以均勻灑在每一棵植株上面。
物聯網打造"精細車間"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得大棚如同一個生產精細的車間,分布在大棚內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節點可實時采集棚內環境信息,并經無線通信網絡傳輸到電腦終端,經后臺大數據分析研判后,物聯網平臺可按照人工設置的參數自動開關調節指定的環境調控設備,控制噴水、開窗、開啟簾幕等,實現精準控制澆水量、施肥量、溫度、濕度等。
智能“私人訂制”服務
光、水、肥、氣,依照番茄的“完美模型”,這些基本條件在大棚里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極限供給。為了讓這些小家伙達到“極限生長”的目的,需要給他們一些“私人訂制”服務。
90后農業技術工程師劉冰稱:“植物和人一樣,即使有了完美模型,一樣的生長環境,它還是會有個性差異。植物的頂尖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生長發育的部分。這個氣象盒子里面,就會裝有溫度、濕度傳感器,會懸掛在植株的頭部頂尖,相當于是說給植株配了一個體溫表,能夠實時的看到植株的一個狀態,它是否處于健康的狀態。”
通過氣象盒子對單株植物的監控,技術團隊把每一株番茄和“完美模型”做了單獨比對,為它們打造了各自的“營養套餐”。
“我們對澆灌的策略、光照的策略和授粉的策略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我們需要在三分鐘之內對溫室所有的植株澆灌100毫升。那我們的設備呢,就會在三分鐘之內對溫室當中所有的植株,澆灌100毫升之后非常精確的停止。那有可能今天的植株相對干一些,那根據植物模型需要多澆2毫升水,那現場的設備就只會多澆2毫升水然后自動停止,多一滴都不行。”劉冰表示。
這一系列嚴苛縝密的操作只能通過不知疲憊的電腦二十四小時智能化監控執行。在大棚的運行過程中唯一使用人力的部分就是采摘。僅此一步,負責采摘的職工還必須遵守嚴格的消毒、采摘規范,以避免人工操作給植株生長帶來不穩定的影響。
產量驚人,收益能翻幾十倍
大棚內定植了約51萬株番茄,是從全球200多個番茄品種中精挑細選出的8個品種,主要有櫻桃黃、櫻桃紅、櫻桃紫、雞尾酒等,分別從荷蘭、以色列、美國、日本4個國家引進種子。
通過智能栽培模式,番茄的產量驚人,每平方能產40公斤,是傳統大棚產量的3-5倍,每天的產能達30噸左右,年產5100噸。
吊掛的番茄種植在椰糠里,更容易讓番茄生長,而熊蜂授粉的技術,又讓它的口感更好,具有兒時的味道,大棚內基本實現零農藥,病蟲害生物防治,綠色、健康、無公害,種植出來的番茄可采摘后直接食用。
目前,大棚生產的優質高產番茄已經和上海盒馬鮮生等零售企業簽訂了銷售協議,實現訂單銷售。年銷售收入達8000萬元,經濟效益是傳統農業大棚的幾十倍。
來源:閃電新聞、德州新聞網、長江蔬菜
單體面積230畝,亞洲最大
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位于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崇德第十二大道與崇德第十一大道之間,項目總體規劃805畝,建筑面積占618畝,其中大棚生產區598畝,綜合服務區20畝,其他配套設施占地187畝,總投資約10億元。
全身都是高科技,顛覆傳統耕種
不僅僅是面積大,智慧農業大棚的亮點主要在于“智慧”,作為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大棚科技感十足,新技術、新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
荷蘭專家提供技術支持
項目由世界一流的農業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供技術支持,三名來自荷蘭的專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大棚運用的是一種超白壓延散射玻璃,傳統玻璃透光率為89%,而這種特殊的玻璃透光率高達95%以上,陽光可以均勻灑在每一棵植株上面。
物聯網打造"精細車間"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得大棚如同一個生產精細的車間,分布在大棚內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節點可實時采集棚內環境信息,并經無線通信網絡傳輸到電腦終端,經后臺大數據分析研判后,物聯網平臺可按照人工設置的參數自動開關調節指定的環境調控設備,控制噴水、開窗、開啟簾幕等,實現精準控制澆水量、施肥量、溫度、濕度等。
智能“私人訂制”服務
光、水、肥、氣,依照番茄的“完美模型”,這些基本條件在大棚里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極限供給。為了讓這些小家伙達到“極限生長”的目的,需要給他們一些“私人訂制”服務。
90后農業技術工程師劉冰稱:“植物和人一樣,即使有了完美模型,一樣的生長環境,它還是會有個性差異。植物的頂尖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生長發育的部分。這個氣象盒子里面,就會裝有溫度、濕度傳感器,會懸掛在植株的頭部頂尖,相當于是說給植株配了一個體溫表,能夠實時的看到植株的一個狀態,它是否處于健康的狀態。”
通過氣象盒子對單株植物的監控,技術團隊把每一株番茄和“完美模型”做了單獨比對,為它們打造了各自的“營養套餐”。
“我們對澆灌的策略、光照的策略和授粉的策略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我們需要在三分鐘之內對溫室所有的植株澆灌100毫升。那我們的設備呢,就會在三分鐘之內對溫室當中所有的植株,澆灌100毫升之后非常精確的停止。那有可能今天的植株相對干一些,那根據植物模型需要多澆2毫升水,那現場的設備就只會多澆2毫升水然后自動停止,多一滴都不行。”劉冰表示。
這一系列嚴苛縝密的操作只能通過不知疲憊的電腦二十四小時智能化監控執行。在大棚的運行過程中唯一使用人力的部分就是采摘。僅此一步,負責采摘的職工還必須遵守嚴格的消毒、采摘規范,以避免人工操作給植株生長帶來不穩定的影響。
產量驚人,收益能翻幾十倍
大棚內定植了約51萬株番茄,是從全球200多個番茄品種中精挑細選出的8個品種,主要有櫻桃黃、櫻桃紅、櫻桃紫、雞尾酒等,分別從荷蘭、以色列、美國、日本4個國家引進種子。
通過智能栽培模式,番茄的產量驚人,每平方能產40公斤,是傳統大棚產量的3-5倍,每天的產能達30噸左右,年產5100噸。
吊掛的番茄種植在椰糠里,更容易讓番茄生長,而熊蜂授粉的技術,又讓它的口感更好,具有兒時的味道,大棚內基本實現零農藥,病蟲害生物防治,綠色、健康、無公害,種植出來的番茄可采摘后直接食用。
目前,大棚生產的優質高產番茄已經和上海盒馬鮮生等零售企業簽訂了銷售協議,實現訂單銷售。年銷售收入達8000萬元,經濟效益是傳統農業大棚的幾十倍。
來源:閃電新聞、德州新聞網、長江蔬菜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m.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