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施然3行采棉機在采收棉花。 受訪單位供圖
洛陽辰漢研制的甘蔗收割機收集1噸左右的蔗段,自卸至田間轉運機料斗內。 受訪單位供圖
廣西柳工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生產的甘蔗收獲機、拖拉機等農機訂單量增長迅猛,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圖為工人在甘蔗收獲機生產線前忙碌。 黎寒池攝(人民視覺)
弘宇農機生產車間。 受訪單位供圖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至此“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企業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隨著越來越多支持政策的出臺,具有技術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迎來發展的春天。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如何把握時代機遇,走好“專精特新”之路,助力高質量發展?本報今起推出“‘小巨人’的進擊之路”系列報道,聚焦重點行業領域,與您一起探尋“小巨人”們苦練內功、奮力創新、成為“單打冠軍”“配套專家”的故事。
來自河南洛陽的甘蔗聯合收割機平穩運行在廣西蔗田;國內首個6行自走式采棉機開進了新疆廣袤的棉田;20年如一日打造的拖拉機液壓提升器有效提升了整機品質……
中國制造的農機裝備如今遍布神州大地。農機裝備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揮著關鍵性支撐作用。中小農機企業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小巨人”的?本報記者在采訪后發現,認準道路后“風雨兼程”,是眾多農機裝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路上的真實寫照。
填空白:細分賽道精耕細作
為什么是甘蔗收割機?洛陽辰漢農業科技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洛陽辰漢)董事長張長獻向記者回憶起漫長的創業和產品研發之路。
2008年秋,在農機行業打拼多年的張長獻帶領團隊從河南洛陽南下廣西。實地考察中,他發現國產甘蔗收割機尚屬行業空白領域,國外雖有類似機械,但價格昂貴,且引進中國還面臨嚴重的“水土不服”。如何做一款既匹配本土耕地情況又讓老百姓買得起的甘蔗收割機?
“每次去廣西做試驗,都會累瘦一整圈。”從2008年到2015年,張長獻所在的創業團隊展開了7輪提升產品性能的研發工作。雖然對創業艱難早有心理準備,可期間經歷的3次重大技術路線變革,對這個中年人來說仍然意味著不小的考驗。
從擔心機器壓壞甘蔗地到農戶主動掏錢購買,研制出4CQ-130型切段式甘蔗聯合收割機、7YG-15自卸式運蔗掛車等多項產品的洛陽辰漢,如今在甘蔗機械化收割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并獲得40余項研發專利,張長獻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甜蜜事業”。
做園林工具起家的陳勇,則從浙江出發一路向西橫跨中國,在2009年來到盛產棉花的新疆。
懷著為西部大開發貢獻一份力量的初心,陳勇牽頭成立了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缽施然)。從生產只能單行行走、“轉彎困難”的單頭式采棉機,到研制出適用新疆地貌的3行采棉機、進而實現國內首個6行自走式采棉機自主研發、生產,缽施然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單打冠軍”之路。
“滿足新疆老百姓的需求,是我們在研發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原則。”陳勇介紹,公司的產品創新,有不少創意來自農戶。“采棉機用久了容易在進氣口、發動機等處殘留棉渣,收到農戶反饋后,工程師隨即針對性設計了自動清洗裝置,有效延長了機械使用壽命。”
采棉機是否好用,主要看兩大指標:含渣率用于評定棉花采摘時是否采入其他雜質,采凈率則用來衡量棉梗上的棉花是否采摘干凈。進口采棉機采凈率一般為91%至93%,而缽施然研制的6行自走式采棉機的采凈率高達97%。
“農機裝備的研發可以找到多個細分賽道。”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敏麗教授說,“國際上在用農機裝備產品接近8000種,而我國研發和在用農機產品不到4000種。未來,如適用于丘陵山區地貌的中小型履帶式籽粒直收玉米收獲機和小型履帶式折腰轉向拖拉機等,都是創新方向。”
鍛長板:產品創新再進一步
整機的高品質離不開高質量零部件。山東弘宇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弘宇農機)就是一家專注于農機裝備零部件制造的企業。
“20多年來,公司只做一件事,就是拖拉機液壓提升器的生產。”原先效益欠佳的紡織機械、建筑機械等產品線,弘宇農機果斷砍掉,公司副總經理劉志鴻說:“走專業化道路才能站穩腳跟。”
拖拉機液壓提升器是農用拖拉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連接拖拉機與農機。液壓作為動力能有效控制農機升降,以實現農機裝備的田間精細化作業。
“在拖拉機產業鏈上,經過技術人員嚴格把關,我們生產的液壓提升器作為關鍵一環,保障了下游整機的產品質量。”劉志鴻說。
事實證明,弘宇農機選擇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劉志鴻介紹,經過不斷的技術研發,目前公司生產的液壓提升器品類多達500余種。公司不僅和國內大型拖拉機企業如濰柴雷沃重工、中國一拖等建立合作關系,還被列入國際大型農機品牌的采購目錄,進入全球產業鏈。
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們,在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更看重如何“跑贏”未來的比賽。
“我們已經開發出適用于無人駕駛拖拉機的電液提升器。”劉志鴻對公司的技術頗具信心,“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過程中,人工智能將逐步應用于拖拉機行業,而我們的技術團隊早在幾年前就已做好相關準備,研發走在市場需求之前。”
對創新的重視,正成為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農機裝備企業的“共同發力點”。
“采棉機之外,我們還計劃借助物聯網技術,以信息化管理方式為棉花產業提供一體化服務。”陳勇介紹,目前多家高校、科研機構為缽施然提供研發理論支持,并由工程師隊伍付諸實踐,應用于采棉一線作業,“從保證棉花種植質量到采摘后的質地管控,我們希望能打響新疆棉花的金字招牌。”
張長獻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東南亞甘蔗收割機械化率較低,我們向越南出口了幾臺產品作為試點。進一步改進、提升產品性能,開拓國外市場是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他也清醒地看到,對標發達工業國家,我國農機裝備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國內甘蔗生產機械化行業創新還應向前再進一步。
新機遇:期待更多“小巨人”
“國家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不僅對弘宇農機意義重大,對中小企業整體的快速成長也影響深遠。”劉志鴻說,中國雖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工業門類,但在許多細分行業還存在差距,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這條路上,急需國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每批不超過3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企業更好發揮示范作用。
此外,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的正式開市也為這些企業帶來更多信心。在張長獻看來,北交所明確將服務重心放在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上,工信部認定的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將在資本市場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中小企業正在成為農機裝備創新的“源頭活水”。“‘小巨人’名單上的農機企業還是偏少。”在楊敏麗看來,未進入榜單的中小農機裝備企業中,還有不少“實力派”“潛力股”。
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可以生產馬鈴薯播種、培土、殺秧、收獲全過程農機具。“總經理吳洪珠是農民企業家,他扎根幾十年研究出的小型馬鈴薯機械,契合市場需求,已成為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的‘頭牌’。”楊敏麗說。
青島璐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李志敏苦心研發5年,走出了一條差異化創新之路。他發明的辣椒剪把機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近年還遠銷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場。
“不少中小農機裝備企業生產的產品極具特色,且公司具有相關研發基礎。像這類企業應主動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競爭力。”楊敏麗建議,還應重點扶持農機零部件企業,助推其參與全球農機供應鏈,進入零部件龍頭企業行列。
獨木不成林。楊敏麗認為,中小農機裝備企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農機行業的整體協調發展。未來應“扶弱助強”,打造大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專業分工、產業鏈協同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十四五”期間,中國還將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相信隨著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更多特色農機裝備公司將出現在新榜單上。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m.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